百度百科-21年、25200毫升,一个普通人不普通的献血路

百度百科-21年、25200毫升,一个普通人不普通的献血路
新华社深圳11月24日电(记者赵瑞希 毛思倩)“不必舍己,也能救人。”21年时刻里,这八个字,一向引领着张容华。48岁的张容华是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南头中心收费站的一名厨师。高中毕业后,他曾干过建筑工人、列车员、做过小买卖。“我便是个很普通的人”。这样一个普通的人,21年里,累计献血25200毫升,大约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量。张容华在深圳参与献血活动。受访者供图张容华第一次献血,是2001年12月他爱人在老家四川遂宁医院待产时。其时的现象,张容华记忆犹新。与他爱人同病房的一位产妇由于血小板低,出产时会遇到凝血功能障碍,或许呈现产后大出血,医师期望她发起亲朋到血站献血,保持血库血量平衡,避免用血时遇到血量缺乏等问题。“其时只需她母亲在陪她,她家里人都在外面打工,一时回不来,急得掉眼泪了。”迎候新生命的欢喜忽然变为对未来的不安,见到此情此景,张容华自动站了出来。“我刚好和她相同是O型血,我就说那我去献吧。”做出这个决议,他并没有与还在待产的爱人商议。“她其实不想我去,究竟立刻要迎来一对双胞胎,许多作业需求我,咱们也不明白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。”可是设身处地,张容华的爱人仍旧默许了。第一次走进血站,张容华献了400毫升全血。终究,产妇安全诞下宝宝,两家人先后顺畅迎来新生命。从那以后,张容华就常常献血,成都、绵阳、伊犁、东莞、深圳……打过工、旅过游的许多当地,他都留下了自己宝贵的血液,为看护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尽一份自己的力气。“全血隔半年才干献一次、血小板隔14天就能献一次。”慢慢地,张容华成为了一名固定献血者,不只如此,只需血库呈现血液缺少,只需身体答应,他都会“随叫随到”。2008年汶川地震后,在成都打工的张容华自动走进献血车献血;2020年新年,在遂宁老家度假的他,得知武汉血库紧急,他第一时刻赶往血站献血。为了让进入别人身体的血液更“优异”,他开端调整作息饮食,养成了愈加健康的日子习惯。对张容华而言,确保血液质量是成为固定献血者最重要的一步。为此,这个本来重口味、爱吃宵夜喝小酒的川汉子调整了日子习惯,过上了愈加自律的日子。现在的他,坚持每天早上6点30分起床,晚上11点前入眠,下班后跑步6公里,日常饮食养分均衡,献血前三天清淡饮食。张容华在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食堂切菜。受访者供图2013年,他还报读了养分学课程,并考取了国家高档公共养分师资格证书。“体系学习养分学常识,不只能够合理调理本身饮食结构,保证献血质量,还能将学习到的养分常识用于作业中,为搭档们烹饪出更多养分饭菜,我觉得很有含义。”张容华开心肠说道。不只自己活跃献血,张容华也在影响着周围的人,逮着时机就成为献血宣传员:“尽管每个人献血后的反响不太相同,有的人还晕针晕血,但对大多数人来说,献血对身体没啥副作用,留意献血后多吃含铁食物就行。”在他的带动下,他的爱人、孩子、搭档也纷繁伸出手臂,献出热血。2008年到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作业后,张容华还加入了公司组成的自愿者部队,用许多工余时刻参与自愿者活动,自愿活动的规模从深圳扩大到广深高速沿线,自愿服务内容也从无偿献血扩大到助老、助残、助困、防疫等。到现在,他累计参与各类自愿服务活动达300多场次。一本又一本的献血证,一条接一条的献血记载,串联起了张容华无偿献血的爱心轨道。这些都是张容华的宝藏,是他简略朴素宿舍里的仅有装修。2022年,张容华因多年来继续献血乐善好施,被评为“广东好人”。11月17日在张容华宿舍拍照的他取得的荣誉证书和献血证。新华社记者 毛思倩 摄“每次看到针管刺进我的血管,这股温热的血液将会成为照亮别人生命里的一束亮光,心里就很温暖。”张容华说,“我是一个普通的人,献血是我人生中做的一件很有含义的事。”责编:秦雅楠